第1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奠基者的传奇一生
作者:枫之羽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一、早年经历
    努尔哈赤的早年经历充满了艰辛与奋斗,这段历史不仅塑造了他的性格,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代雄主奠定了基础。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这是位于今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地方,他的家族是建州左卫的小部酋长之家。努尔哈赤的家族背景可追溯到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这位先祖曾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后应明成祖朱棣之召,入京朝贡,被封为建州卫指挥使,家族地位逐渐显赫。
    然而,家族的辉煌并未持续,努尔哈赤的五世祖董山虽初授指挥使,后晋升右都督,却因侵犯辽东而遭明朝制裁,建州三卫也因此遭受明军的残酷征剿。努尔哈赤的高祖父锡宝齐篇古以及曾祖父福满,虽在艰难时期仍尽力维持家族荣耀,但生活的动荡与困苦已成常态。
    当努尔哈赤十岁时,母亲额穆齐不幸去世,留下他与兄弟们在继母那拉氏的照顾下成长。然而,继母对待努尔哈赤并不慈爱,甚至颇为苛刻,这迫使他在十九岁时选择分家,只带着少量家产独立生活。面对生活的挑战,努尔哈赤并未屈服,他与弟弟舒尔哈齐等人开始依靠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捡木耳等方式谋生,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他的生存技能,也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外界,包括汉人和蒙古人的贸易活动。
    在抚顺关马市的交易经历中,努尔哈赤不仅学会了蒙古语,还对汉语有了初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这段时期他还阅读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汉文典籍,这些书籍激发了他的智慧与谋略,为他后来的军事与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笔。关于努尔哈赤被辽东守将李成梁收养的说法,实际上是后世流传的野史,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支持,这更多地反映了特定历史背景下对于努尔哈赤身份的一种特殊解读。
    二、遗甲起兵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东北地区局势紧张,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队是当时该区域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善于利用各部落间的矛盾来控制整个东北的局势。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及父亲塔克世,作为建州左卫枝部的酋长,势力相对较小,他们曾依附于建州“强酋”亲家王杲,经常带领部众进入抚顺马市进行贸易,换取生活必需品。
    然而,局势骤变,王杲之子阿台为了报复父亲被明军杀害,频繁袭击明军,导致明将李成梁对阿台所在的古勒城发起攻击。在这场冲突中,觉昌安与塔克世为保护孙女,入城劝降阿台,不幸卷入混乱之中,丧生于战火之下。
    得知祖、父遇害的消息,努尔哈赤悲痛之余,意识到自己实力薄弱,难以直接对抗强大的明王朝。他将矛头转向了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指责其与明军勾结,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努尔哈赤请求明军将尼堪外兰交出,但这一要求被明军断然拒绝,反而使尼堪外兰的声望在女真人中急剧上升,甚至有人发誓要杀努尔哈赤以效忠尼堪外兰。
    面对困境,努尔哈赤并未屈服,而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得到了额亦都等人的支持,他们以努尔哈赤祖、父遗留下来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决心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努尔哈赤返回建州后,质问明军为何杀害其亲属,明廷为平息事态,归还了努尔哈赤祖、父的遗体,并授予他“龙虎将军”的称号,同时给予敕书和马匹作为补偿。
    三、统一建州
    从万历十一年(1583年)开始,努尔哈赤踏上了统一建州女真各部的征途。最初,他率部攻打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尽管未能当场捕获尼堪外兰,但成功收编了他的部众。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努尔哈赤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万历十二年(1584年),努尔哈赤攻陷了由李岱驻守的兆佳城,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还生擒了李岱,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翌年,他继续扩张,对苏克苏浒部和董鄂部发起攻势,接着将矛头指向哲陈部。在玛尔墩城之战中,努尔哈赤面对敌人突袭,以一敌多,斩杀敌将,巧妙运用疑兵之计,令敌军不敢紧追。这场战斗不仅展现了努尔哈赤的勇猛,也体现了他出色的战术运用。
    万历十四年(1586年),努尔哈赤终于攻克了尼堪外兰的最后据点——鹅尔浑城,迫使尼堪外兰逃入明朝境内。努尔哈赤向明朝请求引渡尼堪外兰,最终得以亲手复仇。同年,努尔哈赤在“建州老营”的废址上修建新城,此城后来被称为佛阿拉,即“旧老城”。
    在统一建州的过程中,努尔哈赤不仅依靠武力征服,还善于笼络人心。万历十五年(1587年),他攻克巴尔达城,额亦都因在此次战役中的英勇表现,被赐予“巴图鲁”勇号。次年,苏完部长索尔果、董鄂部长何和礼、雅尔古部长扈尔汉率部归附,努尔哈赤以厚待来投的策略,不仅增强了自身实力,还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其中,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与额亦都、安费扬古并称为“五大臣”,成为努尔哈赤政权的核心支柱。
    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尔哈赤再次对兆佳城发起攻击,斩杀了城主宁古亲章京,同年攻克完颜(王甲)城,彻底消除了建州女真的最后一个威胁。经过五年艰苦卓绝的征战,努尔哈赤成功统一了建州女真的五个主要部族,为后金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征服女真
    从万历十九年(1591年)起,努尔哈赤开始了征服女真各部的宏图伟业。他首先向东推进,攻取了鸭绿江路,继而征服了珠舍里路和讷殷路,将长白山部纳入版图。努尔哈赤的军事行动不仅限于东向,他还对东海部展开了攻势,逐步将其纳入掌控之中。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当努尔哈赤忙于东部战线时,海西女真叶赫部联合乌拉、辉发、哈达以及蒙古科尔沁等九部,集结重兵向建州发动进攻。这场发生在古勒山的大战,成为了努尔哈赤军事生涯中的关键转折点。他集中兵力,精准打击联军主力,大获全胜,不仅阵斩叶赫部首领卜寨,还生擒了乌拉部首领布占泰,极大地动摇了海西女真的势力。
    面对海西女真的强大,努尔哈赤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通过与叶赫、乌拉等部联姻,逐步孤立了哈达部和辉发部。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灭掉了哈达部,擒杀了猛骨孛罗。同一年,他引入蒙古文字,为满语配上了字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在征服女真的过程中,努尔哈赤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还擅长外交手段。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他前往北京朝贡明朝,显示了对中原王朝的尊重。而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努尔哈赤迁都赫图阿拉,进一步巩固了政权。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努尔哈赤帮助东海女真瓦尔喀部的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对抗乌拉部的欺压,引发了着名的乌碣岩之战。在这场战斗中,努尔哈赤的部将扈尔汉、扬古利等大将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击败了乌拉军,削弱了乌拉的实力,打通了通往乌苏里江流域以及黑龙江中下游的道路。
    随后的几年,努尔哈赤多次对乌拉部发起攻势,包括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乌拉城之战,最终导致乌拉部的覆灭,布占泰单骑 逃 往 叶赫。努尔哈赤三次向叶赫索要布占泰未果,最终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对叶赫发起进攻,尽管明朝介入阻止了战争的进一步升级,但努尔哈赤的军事行动已经确立了他在女真地区的霸主地位。
    五、建国称汗
    努尔哈赤的权势与名声随着他在女真各部的统一进程中不断壮大。从最初的“聪睿贝勒”,他的称号逐渐演变为“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直至被尊称为“建州等处地方国王”,最终在喀尔喀蒙古部落中获得了“昆都伦汗”的尊号,这标志着他在女真乃至周边蒙古部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明朝对于努尔哈赤日益增长的野心却视而不见,直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前夕,蓟辽总督仍向朝廷报告称努尔哈赤“唯命是从”,这种误判为后金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的权力达到了顶峰。正月初一,这一天,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以及八旗贝勒大臣率领全体臣僚,按照八旗的序列肃立于宫殿前。努尔哈赤登上御座,接受众贝勒大臣的跪拜。八大臣代表全体,出列跪呈表章,由近侍侍卫阿敦巴克什额尔德尼接收。在这庄严的仪式中,群臣一致尊奉努尔哈赤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宣告成立“大金”国,史称后金,启用年号“天命”。这一年,努尔哈赤年届五十八岁,他的雄心壮志与辉煌成就在这一刻凝固为永恒。
    努尔哈赤建国称汗,不仅是对他个人功绩的认可,也是对女真民族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在此之前,努尔哈赤已经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统一了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奠定了后金政权的坚实基础。后金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实体的诞生,它不仅是一个地域性的政权,更是努尔哈赤雄才大略的体现,预示着未来清朝的兴起。
    六、生死决战
    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率军对明朝宣战,正式开启了一系列改变东北乃至中国命运的生死决战。在抚顺、清河等地取得初步胜利后,努尔哈赤撤退,准备迎接明朝的大规模反击。明朝方面,神宗委任杨镐为辽东经略,集结了包括叶赫、朝鲜等部在内的约十万大军,号称二十万,准备一举摧毁后金。
    天命四年(1619年),努尔哈赤再次出击,攻占叶赫部二十余寨,正当此时,明朝大军逼近。面对四路明军的围攻,努尔哈赤采取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将主力集中于赫图阿拉附近,以应对最直接的威胁。
    二月末,努尔哈赤得知杜松率领的西路军已接近萨尔浒,决定先发制人,集中兵力迎击杜松。三月初,杜松军深入萨尔浒,兵力分散,努尔哈赤趁机发动攻击,明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紧接着,努尔哈赤转兵北上,迎击马林的北路军,同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马林仅率数骑逃脱。
    南路军由刘綎率领,因山路崎岖,行军缓慢,未能及时支援。努尔哈赤在击败北路军后,设伏阿布达里岗,诱使刘綎轻装急进,结果刘綎中伏,兵败身亡,南路军亦被全歼。
    杨镐坐镇沈阳,未能有效策应各路明军,待杜松、马林两军战败后,匆忙调回李如柏军,但为时已晚。李如柏军在虎拦岗遭遇后金哨探的虚张声势,引发恐慌,自相践踏,损失惨重。
    萨尔浒之战,后金以少胜多,不仅粉碎了明朝的围剿计划,还极大削弱了明军在辽东的力量,为后金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基础。
    七、席卷辽东
    在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的后金势力迅速膨胀,他开始着手征服辽东地区,目标直指明朝的辽东防线。天命四年(1619年)至天命十年(1625年)期间,努尔哈赤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彻底改变了东北地区的政治版图。
    天命五年(1620年),努尔哈赤运用智谋,成功夺取了开原和铁岭,这两座城市是明朝在辽东的重要屏障,它们的沦陷意味着明朝失去了在这一区域的关键防御点,为后金的西进打开了通道。同年,努尔哈赤对叶赫部发起了致命一击,叶赫东西二城被攻破,叶赫首领金台石、布扬骨被杀,叶赫部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进一步削弱了明朝在东北的盟友力量。
    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将都城迁至辽阳,开始建设东京城,这标志着后金的中心从赫图阿拉向辽东腹地转移,显示了努尔哈赤对辽东地区的全面控制意图。同时,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宣传“有房同住、有粮同食、有田同耕”的口号,试图在民众中树立正面形象,吸引汉人支持。
    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在广宁之战中击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广宁失守,标志着明朝在辽西的防线崩溃。随后,后金军队势如破竹,相继占领了义州、锦州、大凌河等辽西四十余座城堡,熊廷弼、王化贞率残部撤退至山海关,辽东局势岌岌可危。
    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遭遇了来自明军水陆师的反击,这次反击由登莱巡抚袁可立指挥,后金军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同时袁可立成功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将领刘兴祚,这是后金在辽东扩张过程中遭遇的为数不多的挫折之一。
    到了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再次迁都,这一次选择了沈阳作为新的首都,沈阳的地理位置更加优越,便于后金对辽东乃至更广阔地区的统治。然而,在努尔哈赤统治辽东期间,对汉人的政策逐渐变得严厉,先是屠杀无谷之汉人,再是对富户进行清洗,甚至诛杀贤人,这些举动引发了辽东汉人的大规模反抗,为后来清朝入主中原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八、晚年去世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这一年对努尔哈赤而言,是充满挑战与转折的一年。年初,努尔哈赤发动了对宁远城的攻势,这是明朝辽东防线上的一座坚固要塞,由守将袁崇焕指挥。然而,宁远城装备有葡萄牙制造的红夷大炮,这种先进的火炮武器在战场上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得努尔哈赤的后金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不得不退回沈阳。宁远之战的失败,是努尔哈赤军事生涯中罕见的挫败,也是他最后一次亲自指挥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并未因宁远之战的失利而气馁,他随即率军征伐蒙古内喀尔喀巴林部,这次军事行动取得了成功,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 牲 畜 ,进一步扩大了后金的领土和影响力。然而,正当努尔哈赤的军事行动如火如荼之时,五月,明朝将领毛文龙突然进攻鞍山,努尔哈赤不得不紧急回师,保卫沈阳的安全。
    五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在沈阳接待了前来朝见的科尔沁部首领奥巴,这次会面不仅是对努尔哈赤权威的认可,也进一步巩固了后金与蒙古各部的关系。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努尔哈赤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他身患毒疽,这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感染疾病,古代医疗条件下极为凶险。
    七月中旬,努尔哈赤的病情加重,他前往清河汤泉疗养,试图借助温泉的疗效恢复健康。然而,病魔并没有手下留情,八月初,努尔哈赤的病情急转直下,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康复,他决定返回沈阳,以便在故土上与世长辞。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乘坐船只,沿着太子河缓缓而下,但病痛的折磨让他无法支撑,最终在叆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病逝,享年68岁。
    努尔哈赤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他的一生是女真族从部落联盟向帝国转变的缩影。崇德元年(1636年),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并在这一年改国号为大清,称帝。皇太极在即位之际,为努尔哈赤上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号“福陵”。后世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又先后为努尔哈赤加谥,最终形成了“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的完整谥号,体现了清朝历代帝王对努尔哈赤丰功伟绩的尊崇与纪念。
    结语
    努尔哈赤的一生,是女真族从分散部落走向统一帝国的缩影。他不仅是一位军事天才,更是一位政治家和文化改革者。通过建立八旗制度、创制满文,努尔哈赤为清朝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开启了满洲人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