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清初重臣宁完我:从包衣到大学士的传奇人生
作者:枫之羽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一、早年军功
    宁完我早年的军功生涯始于其被后金俘虏并成为萨哈廉亲王的包衣之后。在天聪三年(1629年),后金大汗皇太极得知宁完我不仅通晓文史,而且具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便决定将其召入宫中,安排在文馆任职。这一时期,宁完我的才学得到了充分展现,他不仅在文馆中积极参与各种政务活动,还利用自己的知识为皇太极提供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建议。
    在文馆任职不久后,宁完我开始向皇太极推荐有才华的人士加入后金政权,其中最着名的一位便是鲍承先。通过这种推荐方式,宁完我帮助后金政权吸纳了许多有能力的人才,为政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宁完我的这一行为也得到了皇太极的高度认可,因此被授予了参将的职务。
    天聪四年(1630年),后金军队成功攻占了永平。为了稳定新占领地区的民心,后金派出了宁完我和达海前往永平进行宣谕安抚工作。他们二人在永平的行动非常有效,不仅成功地安抚了当地百姓的情绪,还使得民众对于后金政权有了更多的信任和支持。紧接着,宁完我又跟随后金军队攻克了大凌河地区,并参与了对察哈尔部的招抚工作。这些军事行动的成功,不仅巩固了后金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地位,也为后续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这些显着的军功和政绩,宁完我被授予了世职备御的职位,这是一种重要的军事荣誉,标志着他在后金政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二、建言献策
    天聪五年(1631年)七月,后金开始设置六部,并命令有“榜式”称号的儒臣保留旧称,其他的改称“笔帖式”。宁完我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变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家需要完善的官制和明确的服色来规范官员的行为。因此,他 上书提出了定官制和分服色的建议。他指出,自古以来国家设置官职是为了避免混乱,确保政令畅通,而设置言官则是为了纠正帝王和官员的错误。他还强调了设置通政的重要性,以保证上下信息的通畅。宁完我的建议得到了皇太极的高度评价,并被采纳实施。
    天聪六年(1632年)正月,宁完我对即将到来的军事行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尽管皇太极计划在当年大规模进攻明朝,但应该警惕军队内部可能出现的贪腐和懈怠现象。他提醒皇太极要注意防止敌军趁虚而入,并建议在军事部署上要谨慎行事。同年三月,皇太极决定出兵讨伐察哈尔,宁完我则认为应当优先考虑攻取山海关,然后再回师攻克锦州。四月,当后金军队向西越过兴安岭,接近都勒河时,宁完我与其他文馆成员再次上疏,强调了南下攻打明朝的重要性。他们建议只携带少量蒙古士兵随行,并且严格禁止沿途劫掠,以树立良好的形象。这些意见最终被皇太极采纳,并且在五月于归化城的会议上宣布了相关的军令。
    天聪七年(1633年)正月,宁完我进一步提出了关于朝鲜问题的看法,他认为朝鲜的交往日益疏远,明朝的和谈尚未确定,因此沈阳不宜长期作为首都,军事行动也不应拖延。他引用了历史上的例子,强调了抓住机遇的重要性,并指出先帝时代的大臣们是如何忠心耿耿地支持先帝,从而成就了大业。他还指出了当前大臣们存在的问题,呼吁皇太极采取措施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宁完我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比如翻译经典着作,改变选官制度,以及改进六部的工作方法。他主张翻译《孝经》、《大学》等儒家经典,并改进选拔官员的方式,以确保官员具备真正的才能。他还建议在六部中设立通事,以便于沟通,并强调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当前形势的新制度,以适应未来可能的中原统治。
    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宁完我再次提出关于举荐制度的改革建议。他指出,当前的举荐制度过于宽松,导致了许多不合格的人才被推荐上来。他建议实行连坐制度,即推荐人必须对其推荐的人负责,如果推荐的人表现不佳,推荐人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一建议被皇太极采纳。
    三、遭到废锢
    宁完我因其敢于直言和积极参与后金政权的核心事务而备受皇太极重视。然而,他也有一些不良习惯,尤其是喜欢饮酒和赌博。这些习惯最终导致了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早在己巳之变(1630年)期间,宁完我在守卫永平时,就因为赌博而被礼部参政李伯龙和游击佟整弹劾。当时,皇太极考虑到宁完我在政务和军事上的贡献,只是对他进行了训诫,并给予了宽恕。
    然而,到了天聪十年(1636年)二月,宁完我又一次陷入了赌博的风波。这一次,他与大凌河降将甲喇章京刘士英一同赌博,结果被刘士英的家奴举报。这一次的事件性质更为严重,不仅涉及赌博,还牵涉到了身份较高的官员。面对这样的情况,皇太极决定采取严厉措施,削去了宁完我的世职,并没收了之前赐予他的庄田和奴仆,还将他再次发配给了萨哈廉家为奴。
    这一决定对宁完我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他从一个深受倚重的大臣沦为了家奴,这不仅仅是地位上的跌落,也是对他个人尊严的重大打击。皇太极之所以如此严厉对待宁完我,除了赌博本身的问题外,也可能是因为担心这样的行为会损害后金政权的形象,以及对其他官员起到警示作用。
    同年,后金改元崇德,并对文馆进行了重组,成立了内三院。希福、范文程、鲍承先等人被任命为大学士,而宁完我因为之前的罪行,未能参与其中。这对于宁完我来说,是一个明显的贬谪信号,意味着他在后金政权中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
    此次事件的发生,也反映了后金政权在皇太极统治下对于官员行为规范的重视。皇太极希望通过严格的法律和纪律来维护政权的稳定和权威。宁完我的遭遇表明,即使是最受信任的大臣,一旦触犯了法律或违背了道德规范,也将面临严厉的惩罚。
    四、入关之后
    顺治元年(1644年),随着清朝军队入关并定都北京,宁完我迎来了新的政治生涯。顺治帝登基后,宁完我得以重新起用,被任命为学士。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他被提升为内弘文院大学士,并担任《明史》的总裁。这一时期,他还多次担任会试的总裁,并被委任监督编纂《太宗实录》以及翻译《三国志》、《洪武宝训》等书籍。这些任务不仅显示了宁完我在文化领域的才能,也体现了他在清朝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顺治八年(1651年)闰二月,大学士刚林、祁充格因罪被惩处。宁完我也因知晓睿亲王修改太祖实录而没有上报一事而受到了牵连,面临被剥夺职务的风险。然而,经过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的审查,确认宁完我没有直接的责任,因此免于处罚。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宁完我向朝廷上疏,弹劾大学士陈名夏结党营私、怀有奸诈之心。宁完我列举了陈名夏的七条罪状,包括涂抹票拟稿簿、删改谕旨、庇护同党以及纵容儿子危害乡里等行为。他还进一步阐述了结党的危害,认为只有通过认真考察乡评舆论,按照事实行事,才能打破结党局面。宁完我在奏疏中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愧疚之情,并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愿意尽心尽力报效圣主。
    宁完我在奏疏中特别提到了自己年轻时的鲁莽与疏忽,以及被 废 锢 长达十年的经历。他声称自己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沉默,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职责,未曾放弃。宁完我还强调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即在遇到不公之事时会直言不讳,坚决反对结党营私的行为。
    宁完我的弹劾奏疏对陈名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顺治帝根据宁完我的指控,下令对陈名夏进行调查。最终,陈名夏被认定有罪,并因此被处死。这一事件不仅显示了宁完我在顺治朝的政治影响力,也反映了顺治帝对官员行为的严格要求。
    结语
    宁完我的一生是清初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他从一名普通的包衣成长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大臣,不仅为后金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清朝初年的制度建设和人才选拔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经历启示我们,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个人的努力和才能同样可以创造出非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