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腾龙卫工程队
作者:不知未名   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最新章节     
    第297章 腾龙卫工程队
    翌日一早,郑晓就离开了腾龙卫,他来的时候什么样,离开的时候还是什么样,身边依然只带了四个随从。
    送走郑晓之后,杨正山也没有任何异动,依然是每日忙着处理腾龙卫的事务。
    大概过了十几天的时间,郑晓送来了一封信。
    罗家成为盐商的事情办妥了,洛福为罗家准备了三千引盐引,每张盐引三百斤,三千张即九十万斤,全部都是靖安府的盐引。
    简单来说,罗家现在就是靖安府的盐商,靖安府的盐业买卖专属于罗家。
    拿到盐引之后,罗裳再次来到了腾龙卫。
    “大人!”
    茶室中,罗裳见到杨正山,满脸喜色的抱拳拜道。
    他没想到此事居然如此轻易的办成了。
    虽然只是靖安府一府的盐业买卖,但这其中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关键是他们罗家这次进入了盐商的行业,这对罗家以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杨正山确实毫不在意的摆摆手,说道:“坐下说!”
    两人落座,罗裳为杨正山斟上茶水。
    “郑大人可还好?”杨正山问道。
    罗裳去辽安府领取盐引,不但见过郑晓,还见过洛福。
    “郑大人一切都好!”罗裳说道:“不过辽安李家似乎有些不满!”
    杨正山笑了笑,“他们当然会不满,你的这些盐引都是从他们口中夺食,他们能高兴才对。”
    辽安李家本是辽远最大的盐商,这次是看在洛福的面子上出让了靖安府的盐引。
    虽然这些盐引罗裳也是花了真金白银的,但辽安李家毕竟是丢了靖安府的盐业买卖,以后每年要少赚十余万两银子,他们有所不满也是情理之中。
    “呵呵~~”罗裳讪讪的笑了笑,他说这个也不是随意说的,只是想提醒杨正山注意一下辽安李家,免得辽安李家找他们罗家的麻烦。
    杨正山喝着茶水,说道:“腾龙卫的盐场应该下个月就能建成了,第一批盐应该会在六月中旬。到时候你直接过来把盐拉走即可!”
    这次因为郑晓和洛福之间的关系,罗家成为盐商才会如此顺利,同时也因此,罗家受到的限制反而会更小。
    虽然盐引只有三千引,但罗家卖多少盐其实没有人会过来监督。
    只要靖安府能吃下,卖再多的盐也无所谓。
    并且腾龙卫盐场往外卖盐也方便了很多,每年只需要给辽安府的皮口盐场缴纳一千两银子,腾龙卫盐场就可以以皮口盐场的名义向外卖盐。
    这也意味着不只是罗家抢了辽安李家的利益,腾龙卫盐场也抢了皮口盐场的利益。
    如果靖安府出售的盐都出自皮口盐场,皮口盐场的收益肯定远远打过一千两银子。
    如果不是为了洛福为了拉拢郑晓,将李家和皮口盐场的意见都给压下去了,此事是绝对不会如此轻易的做成的。
    “那盐价是不是跟往年一样!”罗裳问道。
    盐业买卖被垄断,这盐的价格自然高的离谱,以前杨正山还在杨家时就感叹过盐贵,他还记得以前安宁县的盐价是每斤三十文。
    “先按往年的价格售卖吧,等盐场的产量上来了,在酌情降价!”杨正山说道。
    盐场刚开始的时候产量肯定不会太高,但随着盐场的扩建和完善,未来的产量肯定会提升上去。
    杨正山毕竟不是商人,不会做那种唯利是图的事情。
    他希望腾龙卫能借着盐场来增加收入,也希望罗家能利用盐业买卖赚到钱,更希望百姓能吃上便宜的盐。
    “你们利润就放在每斤盐五文钱吧!”杨正山直接将罗家的利润给定死了。
    每斤五文,如果按照九十万斤来说,差不多利润在四五千两银子的样子。
    这点利润对罗家来说只能说是有点赚头。
    但实际上盐的成本有多高?除了建造盐场的费用,就是人工费了,一斤盐的成本估计也就两三文的样子,如果按照杨正山的要求,盐场赚的才是大头。
    不过前面已经说了,杨正山不是唯利是图的商人。
    “等盐场的产量上来,就将盐价压到十二三文的样子,盐价便宜了,销量自然也就高了,你们的利润也就多了!”
    “嗯,我明白了!”罗裳想也不想就答应了下来。
    这事对他来说并不是坏事,盐的利润低点无所谓,目前罗家有很多赚钱的买卖,根本不缺银子。
    他愿意让罗家做盐商,并不只是为了赚银子,盐商是所有商人中地位最高的,因为盐商背后往往代表着强大的人脉关系。
    简单点说,成为盐商能提高罗裳的社会地位,而社会地位的提高更有利于他做其他的生意。
    所以他就算不能靠盐业买卖赚钱,也愿意成为盐商。
    两人商量妥当之后,罗裳便离开了腾龙卫,接下来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而杨正山则继续忙着处理衙门内的公务。
    时间进入六月份之后,腾龙卫大部分事情已经走上了正轨。
    首先各卫所各屯堡的房屋建造基本已经完成,进入了收尾阶段。
    一万两千套房屋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分配到各千户所各屯堡并不多。
    土胚房建造比较容易,十几个劳力一天就能起三间土胚房,一家六间房子再加一個院子,三四天的时间就能建成。
    而军户们盖房子都是男女老少一起动手,五家军户为一组,互相盖房子,顶多一个多月,大家就能全部住上新房子。
    当然,想要做到如此地步,还需要卫所的组织和投入才行。若是让军户们自己组织去盖房子,简单的帮两天忙,大家都还是愿意的,可若是抽出一个月的时间专门去盖房子,那就很难办到了。
    而随着房屋建造的结束,各类公共设施的建设也就提上的日程。
    按照杨正山的想法就是腾龙卫需要一场大基建。
    基建包含各千户所和各屯堡的衙门,围墙,道路,水井,以及水渠,包含卫城城墙的修缮,城内街道的翻修,城内房屋的翻盖等等。
    既然是大基建自然需要大量的人工,首先各千户所各屯堡的建造任务,由各处的主官自行组织,卫司衙门会按照具体工程量发放薪酬和验收结果。
    其次是卫城的建设任务以及腾龙卫范围内的道路修建,由卫司衙门直接负责,建立一支工程队。
    像千户所和屯堡内的建设任务,其实并不多,千户所的衙门起十几间土胚房即可,屯堡的围墙也不用太高,道路只是平整一下,水井可以多挖几口,稍微麻烦点的就是水渠。
    这些任务都不需要再集中短期内完成,可以在农闲时慢慢来做。
    所以杨正山便将其下放到千户所,由千户所自行完成。
    而工程队负责的任务都是大工程,卫城内,杨正山制定了新的规划,虽然算不上重建,但需要翻修的地方不少,而卫城外主要以修造道路为主。
    腾龙卫的管辖区域大概是南北六十里,东西三十里,区域内只有两天官道,一条通往庆华府城,一条通往靖安府城,往南通往辽安府的道路并不是官道,只是一条小路而已,勉强能跑马,连马车都不能通行。
    杨正山要修路,官道要修缮,普通道路也要修缮。
    这是一个相对来说非常庞大的工程,杨正山估计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而在房屋建造完成之后,杨正山便令卫司衙门组建了一支千人规模的工程队,先进入卫城修缮城墙。
    杨正山有意将这支工程队培养成专业的工程兵,在专业上,要有木工,泥瓦工,铁匠等等,建造房屋,修路搭桥只是他们的基础技能,等他们熟练自己的工作,杨正山还需要他们能制造攻城器械,建造堡垒等等。
    当然,既然是兵,那也要有一定的战斗能力,要抽出一段时间来训练。
    他们不在腾龙卫兵丁们的编制之中,但他们会有一份稳定的月钱。
    承平三十年六月初六,腾龙卫第一支工程队成立。
    工程队内的每一个工人都是从下面卫所中挑选出来的劳力。
    他们的年纪在十六到二十之间和三十到四十之间。
    之所以这样选人,是杨正山刻意为之的。
    首先是三十到四十岁之间,这个年纪虽然也算壮丁,但他们年纪已经大了,相比于年轻人,潜力无疑要小很多。
    其次是十六到二十之间,这些能被选中的人都意味着家中有两个年轻的男丁,在不影响军户正丁的情况下,从中大概挑选了三百个年纪较轻的少年。
    少年学东西更快一些,他们是为了技术工种准备的,比如木工,铁匠等等。
    工程队成立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修缮城墙。
    而随着这些工人的到来,卫城也变得热闹了起来。
    工程队组建之后,盐场建造的差不多完成了,盐场也开始招募晒盐的工人。
    目前盐场用人不会太多,大概两百人足够了,因为盐场建造是分期的,目前完成的是第一期,总计有二十个一百平方的晒场。
    接下来盐场还会继续扩建,也会继续招募晒盐的工人。
    与工程队的工人一样,盐场内的工人也是有固定的月钱可以拿的。
    对于工程队和盐场,腾龙卫的军户们爆发出极大的热情,原因很简单,有固定月钱可以拿。
    一份稳定的收入,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可惜目前工程队和盐场招募的人手并不多,总计也不过一千二百人而已。
    不过在军营中训练的将士也要有军饷的,足额的军饷,而且不但能吃饱,还天天有肉。
    天天有肉吃,这对那些以前连饭都吃饱的军户有多大的诱惑?
    可以想象。
    随着军营的训练情况传出去,现在腾龙卫所有在册的兵丁都想要进入军营中训练。
    他们在期盼,在渴望,而有了期盼也就有了积极性。
    有些在册的兵丁还没有进入军营,就先自发的开始训练,想要先自己练练,等入了兵营后可以表现的更好一些,或许还能得到上官的奖励。
    而这种积极性在第一批兵丁完成基础训练回家后达到了巅峰。
    基础训练对腾龙卫的兵丁还是很新奇的,而军营的奖惩制度也值得军户们津津乐道。
    既然是训练肯定有必要,有奖惩,训练的好可以多吃肉,训练的不好,只能看着别人吃肉。
    这种简单又有效的奖惩制度杨正山岂会不用。
    而听到有这样的奖惩制度之后,还没有参加训练的兵丁们更加积极了,很多兵丁都把祖上的功夫拿出来练起来了。
    腾龙卫以前可是精锐中的精锐,不敢说每一个将士都是武者,但其中的武者数量肯定不在少数。
    以前他们连饭都吃不饱,自然不会去练武,可现在他们能吃饱了,也该将祖上的功夫给捡起来了。
    对此,杨正山也是乐见其成。
    这种变化对整个腾龙卫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人人尚武,这才是卫所该有的样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