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时在想,我为什么会觉得张卓的演讲好。
要说是我被他的演说的语言折服,更不如说是被他的传奇人生折服。
我不是真的觉得他的演讲好,而是觉得在他的语言的加持下,他的人生的奋斗的的确确好。
我想十三亿多的中国人中,其实应该不乏还有他这样的优秀人才,只是我没有注意到。
比如我们同一级的六班——就是基哥他们班——就有一个同学,叫梁宁,他患了小儿麻痹,手脚都有些不自然——当然我是含蓄说的,实际上他的手脚都是扭曲的。
但是他表现出来的不仅不自卑,而且十分乐观开朗,而且学习也特别好。
更重要的是早早就入了党,真是羡煞我们这些普通人。
他在我们眼里,就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更别提他的家人——父母都是我们大学的教授,而他还有个叔叔,据说就是老梁——老梁故事汇的老梁。
我只能说,虽然他表面上好像在身体方面弱于我们,但实际上他在能力方面、家庭方面、精神方面的综合水平远超我们。
其实张卓在演讲的时候也讲了很多学习英语的方法,他说虽然当年高考报考失误,但去的外国语学校终究还是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现在成为了一名英语培训讲师及管理者,可以说是英语给了他很多未来的可能。
而作为我们这些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可以说是诸多学科中最简单的一个。
接着他就拿英语短句举例,他说的那些单词我真得挺熟悉,然而我真的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写到这里我回忆起上高二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李阳疯狂英语”讲座,一个李阳的学生——名字已经忘记了——到我们高中讲学英语的方法。
说起李阳英语,其实近两年的势头已经开始往下走了,不知是因为有竞争,还是自身方法的原因,这个不好评价。
不过当年听讲座的事情还是有些记忆中的痕迹。
那时候李阳的疯狂英语正在成为中国英语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知名品牌,李阳的学生们在全国各处进行演讲,疯狂地推广疯狂英语的理念和方法,我们学校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以“疯狂”的方式进行英语学习,强调通过反复大声朗读、反复背诵、反复记忆单词等方法来提高英语能力。
在我有限的记忆中,那次演讲是在我们高中的操场,天气和大多数的夏天一样,天高云淡、微风习习。
在演讲之前,我们全校的学生按照班级的排序站在操场上,面对着主席台。
主席台上是那个不记得名字的李阳的学生,他刚开始讲的时候,我们仍旧还在小声交谈,但是随着他开始抑扬顿挫地中英结合地分享起自己的英语学习经验和心得,开始展示一些在英语学习中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开始展现他的“疯狂”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他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大声朗读英语句子,反复朗读、反复朗读,重复多次,直到我们能够流利地说出来他教的句子。
我感觉可能是因为人都是从众的,最初的时候其实还有人没有跟随他念英语句子,但是随着念的人越来越多,我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跟着念——有些差班的学生其实都不知道在念什么,但是他们还是跟着大声朗读,状态已经开始有了“疯狂英语”的意味,就好像已经忘乎所以。
是不是因为平时大家由于繁重的学业压抑了太久,所以在这个能够尽情呼喊、嚎叫的时候,都想通过粗犷、尖锐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存在、释放自己的情绪。
那个李阳的学生还分享了一些如何识别单词读音、念单词、背单词的技巧,当然最后他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些李阳疯狂英语的教学视频和录音资料,着重突出的是一套附带磁带的书,定价很高,但是在我们学校搞优惠,打了个8.5折。
那套书冠名为《疯狂英语·高考真题》,其中包括六本书、十二盒磁带,从听力、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四个高考真题中选取了今年的资料,配上了录音。
那个演讲者特意示范了他们出的这套书的用法:先做题、然后听录音、跟读、背诵,再做真题。
那次演讲之后,我们班的小崔瞬间成为了疯狂英语的拥趸,随处可见小崔在大声朗读、大声背诵,他的疯狂劲头简直不比真正的李阳差,我甚至在想:小崔当时肯定是极有信心,他要成为疯狂英语的崔阳!
当然,小崔的劲头大概在一个多月后彻底消磨殆尽,而我曾经买的那套书和磁带早已经卖了废品。
或许就是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强烈的坚持下去的动力和能力,所以我们最终都是普通人。
而今,看到新东方的演讲,我上网查了其创始人俞敏洪的简介,的确是一个从草根崛起的风华绝代的人物。
其实我的确也有过类似的梦想,但是更多的只是梦,有梦但是没有实现它的能力和毅力,最终可见的平凡的过完一生。
我想到这些,原本刚有一点点燃起的火苗已经瞬间被扑灭了。
我还想着是不是去买本英语书看,现在想来,实在没有必要。
几年前买的《新概念英语3》还在家里吃灰,不如就从这本书开始学。
我还清楚的记得人家的说法,说是新概念1学完了,小学英语不愁;新概念2学完,初中英语搞定;新概念3学懂,高考不是问题;新概念4背下来,大学英语六级不在话下。
可实际上,买了这本书已经好几年,我每次都是三分钟热血,以至于我仅仅是对第一篇《逃遁的美洲狮》印象深刻,以至于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能背出来。
而从第二篇开始,除了大概的印象,剩下的寥寥无几。
或许我注定是一个普通人,只可惜我竟然有一个不甘平凡的心,真是心比天高、能力比纸薄——我自嘲,我恐怕是一个现代的晴雯,只希望我最终不会“病死”在学业上。
(2010.04.14\/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