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约束嬴耀,因为帝国的庞大工程耗费巨大,非短期所能承受。
盖聂在外听到这些,心中并无异样,反而是对九公子嬴耀的敬佩更甚。
他看到了一个真心为民的储君,一个潜在的仁德明君。
盖聂的态度逐渐转向,成为了嬴耀的坚定支持者,甚至鼓动鬼谷子为大秦效力。
每当嬴耀外出巡访,盖聂都会通过书信恳求鬼谷子暗中守护,以防百家中人的干扰。
然而,鬼谷子收到这封信时,却几乎气得吐血,他认为这根本无视了他的安全。
如今,纵横学派在士林间已饱受争议,不少人都对其持保留态度,认为它失去了往日的锐气,仿佛成为了大秦的忠实走狗。
然而,尽管心中不满,他还是决定离开那个名为云梦泽的阴郁之地,暗中庇护着年轻的嬴耀。
这段时期,鬼谷子的内心世界犹如翻江倒海,他惊讶于嬴耀身边的高手如群,知命境界的高阶修士多得如同寻常蔬菜。
得知这些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避。
真是荒谬,嬴耀的安全系数竟然超越了他,甚至超过了嬴政。
他不再需要去守护,真正值得保护的,或许是他自己。
如今的咸阳城,局势错综复杂,各路势力明争暗斗,皇子们的角逐愈演愈烈。
如果不是嬴耀在三晋之地的壮举,恐怕整个天下的瞩目焦点都会集中在那座帝都。
关于储君之位的竞争名单已出炉,首位依旧是嬴耀,尽管他的宠爱有所下滑,但地位依然稳固。
排名第二的是扶苏,得益于儒家的全面融入,荀子亲自将其收为门徒,这一举动无疑强化了扶苏在嬴政心中的地位。
胡亥凭借赵高的支持和世家的青睐,稳居第三;将闾因嬴政的召回,掌管了防御军,位列第四;公子武因长期执掌少府,深受信任,位居第五。
看似平淡无奇的他们,实则掌控着不可小觑的权力。
其他皇子则几乎被世人遗忘,争夺储君的博弈中,他们才是世家和百家关注的核心人物。
然而,嬴耀却是个例外,他并未得到百家和世家的支持,所有的成就都是他个人的奋斗和精心培养的人才之力。
朝廷中无人公开支持,即使有人暗中看好,也是基于他对财富的掌控。
更为微妙的是,作为宫女所出,他的母族出身寒微,反而需要他给予回报。
这种负担,使得他在皇子群中显得独特。
盖聂虽然未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但鬼谷子却洞察一切。
只要盖聂和卫庄不做出愚蠢之事,他们的最终归属,几乎可以肯定是在嬴耀阵营。
对此,鬼谷子有着坚定的信念,而嬴耀也开始巧妙利用这对师兄弟。
这是他给鬼谷子的信息,以防他误入歧途。
然而,鬼谷子这位老练如狐的人物,无人能轻易误导。
他更倾向于不坑害他人,能在百家之中保持如此从容,又有几人能做到?荀子虽曾与鬼谷子并肩,但儒家的牵绊使他不得不亲自投身于这场较量。
看着来自咸阳的消息,嬴耀不禁感慨:“儒家,总是追求表面的荣耀。”
在现代的学术界,那些儒士们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首都的学者们,以往对权势者趋炎附势,比如荀子失势后,立刻有人转变立场,紧抱儒学大腿,开始献媚求荣。
李斯道:“现今,京城的权力格局已清晰可见。”
“最显着的一股力量是儒家支持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其次则是法家和暗中阴阳家支持的胡亥。”
“至于公子武和公子高,他们也各有其势力。”
林黛玉微笑着说:“李先生,似乎遗漏了一位,公子高也在这场权力游戏中竞争呢……”
“若公子高能独立,或许还能维持平衡,但他却选择与胡亥结盟,这无疑将他的力量融入胡亥的势力中。”
秦始皇点头赞同:“确实,我的六弟,他是个典型的儒家隐士,喜欢在暗中操控局势。”
“如果他有足够的实力,这样的策略并无不妥,可惜他选择了暗中辅助胡亥,这就像丢出的肉包子,恐怕有去无回。”
胡亥,这个最小的儿子,远非表面所见的那么简单。
如果不是赵高和阴阳家的介入,他可能有更出色的表现。
然而,他的命运却因赵高而改变,最终沦为傀儡。
秦始皇沉思,自己若是没有遇上赵高和神秘的阴阳学派,或许能有更好的统治。
但赵高的存在,使他的理想化为泡影,那部神秘的学说,不过是龙且和英布修炼的《天地吞噬术》罢了。
他的一生因此而停滞,而胡亥却还想借助这部秘术逆袭赵高,甚至篡位。
无知的野心,往往源自于对对手的误解。
若胡亥不死,实属天理难容。
李斯、林黛玉、紫霞这些虚拟的人物,都明白赵高和胡亥的命运走向。
没有秦始皇的存在,秦国的历史轨迹不会有丝毫改变,灭亡就在秦二世时期。
无论是扶苏还是胡亥登基,都无法逆转这个无情的事实。
因为他们缺乏颠覆现状的力量,秦始皇拥有那样的魄力,结局仍是烽火连天。
除非秦始皇能长寿至百岁,否则这些隐患无法消除。
在这个充满奇幻力量的世界,移山填海并非神话,而是修行者的日常。
知命境的大能者可以开山碎石,突破境界,甚至成为顶尖战力,最低层次也能移山倒海。
秦始皇的战略布局中,从释放卫庄开始,鬼谷子便无法置身事外。
如今,盖聂作为秦始皇的首席顾问,负责守护他的安全,而卫庄则掌控着流沙,成为了秦始皇的铁腕助手。
任何秦始皇的目标,都会看到卫庄和流沙的影子,这已成公开的秘密。
纵横家试图否认,只会被视为对百家和贵族的侮辱,无人会相信他们的谎言。
鬼谷子不知不觉间,已被卷入秦朝的旋涡,想要抽身而出,已无可能。
深度涉入,意味着无法退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