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寻常山客想要上山得买门票一样,我想上这座张玉山,可不仅仅得“买”门票,还得负责上山道路上、这些山路的疏通工作呢。
当然比一般上山要累上一些。
但,我看着怀里、已经快软成一滩水的张玉那久旱逢甘霖的魅惑样儿,心想:“我累一些,等下到了山顶寺庙拜佛求签时,求个好签,倒也不枉。”
此时的我跟张玉的战况,让我有一种野外登山的感觉。
张玉山,远看呈竖起来的“一”字状,近看却大有洞天。
这山倒也奇特,两边山门不似别家名山那般,是板板正正长方形,这张玉山山门,却似一轮明月从中劈开,两门就成了两个半圆。
半圆倒也罢了,这两道门,中间竟都微微向外隆起。
我问引山童,“这是何故?”
那引山童道,“此为昔年神女所作,至于为何,小童却也未知,请。”
说罢躬身相引。
我刚想抬脚,却注意到山门门楣之上,有一圆球状物,不知其为何物,又问引山童,那山童笑笑,道,“这位山客倒也心细,此为叩山扣,寻常人本不易察觉,客人既已发现,小童自当解答。”
原来,据这引山童所说,这圆球物,却跟上山道息息相关。
看官却道怎地相关?
只须叩响叩山扣,山道便由窄变宽。再叩一下,山道又由宽变窄。
但,这叩山扣可不是一般人能叩得响的,须得有缘之人才可为之。
我一笑置之,纵身飞上门楣,伸出右手,轻抚那叩山扣,使出上山绝学“十八摸”第一式,那叩山扣便应声而响,前方的山道,确似那引山童所说,忽窄忽宽,竟似人肺呼吸一般。
再使出“十八摸”第二式,山道忽窄忽宽的频率,加快了许多。
接连使出第三式、第四式、第五式……
我一口气使出十三式“十八摸”,眼看这张玉山整个山体也跟着微微颤动。
这倒把我吓得不轻。
平稳落地后,我问那引山童:“怎地地震也似?”
那引山童笑答:“客人稍安,此非地震,实乃山吟也。”
“何为山吟?”
“人有呻吟,山,自然也有山吟了。呵呵呵呵……”
那引山童即如此答,我便明了,觉得有趣,又飞上门楣,不断使出“十八摸”的招式。
对着那叩山扣忽而转圈,忽而按压,忽而揪扯,忽而逗弹,眼看着张玉山不断变换着山姿,看上去竟似给人一种抚慰之感,让人周身舒畅,血脉也跟着汹涌奔腾。
眼看日头渐升,不便耽搁。
甫一落地,却觉脚下滑腻腻的,我问:“怎地山门里流出这些泉水?”
那小童道:“客人不知,这是张玉山独有之玉泉,寻常时候,不见其现,但得有缘之人叩响那叩山扣者,便似召唤出一般,淙淙而下,这也是这座张玉山的特色之一。”
我听得有些迷糊,但也不想多问下去,踩着滑腻腻的山道,拾级而上。
山道窄时便驻足,山道宽时便抬脚前行。
走了几步,却不见那引山童跟来,待我回头问他,那引山童远远呼道:“客人尽管去罢,小童还要为客人看守门户,不便跟随……”
跟着又介绍了其他事项,那山童便消失不见了。
我笑而不语,这引山童倒也有趣得紧,回头下得山来,再跟他酌饮几杯,将这神奇的张玉山,问他个仔细。
道窄驻,道宽行,如此上得不知多少时候,来到一转弯处。
远远看上去,这转弯处山壁上,似有字迹,走上前去瞧来,题得像是一首七言绝句,写道:
有缘扣响叩山扣,
踏水窄宽拾级瘦,
要问张玉山上事,
却看客人何时呕。
“秒极,秒极,秒之极矣,秒之极矣……”
只不知此诗为哪位高人所作?
我一边读着这山壁上的平诗,一边点头赞叹不已。
回味过这首有趣平诗后,转而向上,没走几步,忽觉眼前视线明暗有变,抬头一看,前方不远处山壁两边,各有一形状大小如馒头状的小石头。
摇了摇头,心想:“这张玉山,实在有趣,突然出现这两块馒头,倒也不足为奇。”
不以为意,继续前行。
三两步便来到那石馒头之处,此时才发现,此处若想通过,继续向山上前行,非俯身弯腰不可通过。
又想:“大丈夫志在四方,岂可为两石馒头折腰?”
思虑过半,胸中忽有一妙着显现,或可通过?
遂双手搭在那石馒头之上,双脚离地,纵身一跃,便通过了此处。
回头看时,那两块石馒头,竟微微摇晃地,其形似有变化?
摇头笑笑,想着继续前行,突感脚下抖动,不知为何,此时整个山体,隐隐也有摇晃之感。
“想来,便是适才按压石馒头之故。”
应该是了。
抬头望前,山道曲曲折折的,竟似看不到尽头一般。
而此时的日头,已经过了中天了。
这才走了多久,竟已过了一二时辰,脚下不觉加快了些。
往前再行,时总常遇些与适才见到的石馒头类似之物,依法照做,自然这张玉山,也便跟着抖上几抖。随着经过的石馒头越多,这张玉山不仅要抖动一番,竟然还会伴着山吟呼啸。
因此这单人上山之行,也不觉乏味。
又转过几道山口,境遇类似,只山道窄时愈发狭窄,山道宽时却未见多宽,窄宽之变化衔接亦愈发加快,不觉苦恼,只好使出虎躯身法,强力上行。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直行得我汗水涔涔,细看之下,山道愈窄,但脚下细细流淌的泉水,却愈发稠密。
想来,距离山顶却不远矣。
日头渐落,回头望时,早已看不清山下人影。
“看来,快要到山顶了罢?”
一念至斯,心下畅快,脚步也轻盈了很多,踏水前行,自不多言。
随着山体抖动愈发频繁,山道愈窄,淙淙泉水愈稠密,我上行的脚步,自然迅疾有力。
眼看离那烈日接近,忽听得鸟鸣虫叫,虎啸龙吟,这番景致,倒使我上行之心,愈加坚定。
远远望见一座大石,大石底下弯弯曲曲地生出一棵山松,那山松松枝苍劲有力,古朴典雅。
“这便是那山童所说之,张玉山的迎客松了吧?”
我面露喜色,心知山顶将至。
果如那山童所述,又上行几步,便来到了山顶之上。
挥一挥衣袖,与山顶上的云彩呼朋引伴,那云彩似能听懂人语,竟也忽闪忽闪地,朝我飞来。
此时的我心情畅快,双手圈起放到嘴边,纵声呼号:“啊……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