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教育,孩子,国家,一切都在新生
作者:虚空圣堂   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最新章节     
    第193章 教育,孩子,国家,一切都在新生
    解决了教育经费问题后,李奇维便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其它方面。
    第一是留学生问题。
    这个时代,清朝官方最喜欢的留学国家是樱花国。
    根据统计,1896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樱学生,只有13人。
    到了1904年,人数直接暴增到2000多人。
    而截至目前,因为人数太多,已经没有精确数字了,但总量绝对超过了1万人。
    当然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自费。
    不出意外,那个改变未来国内历史几十年的组织,再过几个月应该就要成立了。
    而它的主要成员就是清朝留日学生。
    但李奇维需要的是科学人才,樱花国此时跟科学基本不沾边。
    所以,他选择的是欧洲,英国、法国、德国等。
    要知道,他在英国剑桥大学还设有华夏留学生助学基金,要是不派留学生过去,那岂不是亏大了。
    凭借他在欧洲的影响力,派遣留学生过去学习,一定会受到所有学校的欢迎。
    而且西方国家包括樱花国都非常欢迎清朝这样做。
    因为他们自信,这些留学生会受到本国的影响,等回国掌权后,就会在政策上更偏向留学国。
    毕竟,这个时代,能去留学的,肯定不是底层,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中高层。
    这也导致,国内未来几十年,和樱花国有很多扯不清的关系。
    而如今,当英法德等国政府收到李奇维的请求后,顿时高度关注此事,并表示热烈欢迎。
    李奇维当即上奏朝廷,陈述利弊,获得了慈禧、光绪等满清掌权者的赞同。
    朝廷下令,由各省支付留学生所需费用。
    李奇维还规定,所有欧洲官费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必须在国内大学当任5年讲师方可自由。
    自费学生不受此约束。
    非常时期,李奇维当然不能放过任何资源。
    这些人必须要为国内出力,不然留学还有什么意义,不可能就单纯让你提高个人能力。
    于是,李奇维从广东省内,选拔了一批学生,分别送往了剑桥大学、巴黎大学、柏林大学等。
    这些人虽然不是自己星火计划的一环,但是对于国内的发展依然至关重要。
    第二是建立健全科学奖励制度。
    这里的奖励不是指教授等职称评选,而是对科技工作者的成果进行专业评估。
    这个时代,别说国内,就连欧洲也没有这种国家级的奖励制度。
    所以当诺贝尔奖出来后,才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
    对于科学家来说,奖励的荣誉远远高于奖励的物质本身。
    而且,有了奖励,才能激发竞争意识,提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李奇维提出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和省级科学技术奖。
    对于优秀个人和团队,朝廷要给予充足的奖励。
    此举几乎得到了国内所有大学的一致赞同。
    就连几个学部大佬,也力挺李奇维。
    他们不是关心奖励,而是李奇维太能折腾了。
    但是这种折腾对学部来说是好事,能管理的事情越多,代表这个部门的权力越大。
    李奇维奏折的种种建议,无一不是在拓展学部的权力边界。
    教育领域,果然大有可为。
    此外,李奇维还号召社会,鼓励私人成立科学奖项,就和西方的诺贝尔奖一样。
    得益于李奇维,如今国内哪怕是普通百姓,对诺贝尔奖也不陌生。
    他罗列了很多好处,让不少巨富蠢蠢欲动。
    为了骗.不.为了优化国内科研环境,李奇维也是煞费苦心啊。
    很快,他就以自身的名义,出资1万两,成立了李奇维奖。
    该奖和诺贝尔奖一样,专门奖励那些在自然科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但是和诺贝尔奖不同的是,李奇维奖没有固定的研究领域。
    不论物理、化学、数学、生物、材料,只要属于自然科学范围,都有资格评选。
    前期该奖的评选十分粗暴,只要李奇维同意,就可以颁奖。
    起初,国内很多人虽然钦佩李奇维西学大宗师的身份,但是并没有把这个奖放在心上。
    但是几十年后,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有点褶皱且泛黄的纸,立刻让所有人肃然起敬。
    那赫然是第一届李奇维奖的获奖凭证。
    虽然老人的成果在那时的人看来很浅显,可能根本没有资格获奖。
    但它代表的意义非同凡响,它见证了华夏科学崛起,屹立世界之巅的伟大之路。
    这是李奇维也没有想到的,他现在想的是如何压榨大学生的潜力。
    他的第三条改革措施是严格的毕业制度。
    李奇维在广东采取了大学毕业答辩制度。
    坚决杜绝任何浪费资源,水学位的行为。
    渐渐地,他在学生中有了李魔头的称呼。
    不少隔壁省份的大学一看,咦,这个制度好。
    大学那是什么地方?神圣无比的读书之处,怎么能容得下懒怠放肆之徒。
    就这样,李奇维以广东为基本盘,进行了深入的教育改革。
    基本就是按照后世那种速成体系来的,包括文理分科、题海战术等等。甚至他准备在广东境内试行小范围的高考,选拔优秀人才。
    但是他也只知道,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有可能变成揠苗助长。
    虽然他想让国内立刻就出现几百上千万的理工科学生,但是那不切实际。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
    当李奇维每天为这些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时,一个消息让他不顾一切,连忙赶回了家里。
    “路遥,香岚,真的吗,你们俩一块怀孕了?”
    李奇维兴奋的手舞足蹈,这么长时间的辛苦耕耘,终于有了收获。
    王路遥甜甜地笑道,“那还能有假,大夫说我们的怀孕时间几乎是一样的。”
    李奇维嘿嘿直笑,能理解,毕竟一个周六,一个周日,挨得很近。
    “如今是8月份,孩子应该在明年4月份出生。”
    “相公,你想好给孩子起什么名了吗?”
    王路遥问完后,香岚就在旁边傻笑着,她全听少爷的。
    李奇维两手分别搂住二人,笑着说道:“名字我早都想好了。”
    “男孩,就以【承】字为辈分,按照【道德仁义礼智信】顺序往下排。”
    “女孩,就从诗经中选择好听的叠词,比如蓁蓁、呦呦、关关、夭夭等。”
    “我的儿子们,将来虽然从事科学事业,但不能忘了华夏的传统优秀品质。”
    “而我们的女儿们,我要让她们快乐一世,成为无忧无虑的公主。”
    两女都捂着嘴笑,王路遥打趣道:“还公主呢,我看伱还想当皇帝,三宫六院呢?”
    李奇维尴尬地挠挠头,当即发誓,“我这辈子只爱你二人。”
    怀孕期间的女人,头脑非常发达活跃,一定要顺着她们的心思来,不然很容易抑郁。
    李奇维前世从网上看到过这些消息,所以哪怕是王路遥的玩笑话,他也会认真地放在心上,做出承诺。
    “路遥,等你生完孩子,要是觉得无聊,可以去山河小学当老师。”
    王路遥很开心,“哇,真的吗?我也能当老师?”
    “我一句话的事情,现在国内已经放开了,女性可以上学可以当老师。”
    “还有你,香岚,你也得去学校,不过不是当老师,而是当学生。”
    “不学点科学知识,将来怎么教育孩子们。”
    “啊?”香岚顿时愁眉苦脸。
    当初在英国时,李奇维就准备教香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但是她死活不愿意,因为太难了。
    不过,现在李奇维拿出孩子这个大旗,想必香岚再抗拒,也只能硬着头皮学了。
    李奇维沉浸在孩子带来的喜悦中,连干活都更有劲了。
    然而,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瞬间让他内心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1905年7月27日,清朝为了应付国内外关于“立宪”的压力,不得不决定,派出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
    9月24日,由慈禧诏定的出洋五大臣: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在京城正阳门车站出发,启程出洋考察。
    这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君主立宪做准备。
    然而就在五大臣登上火车,挂靠行李时,车厢内突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现场瞬间一片狼藉,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紧接着,救援人员立马上车,查看人员伤亡情况。
    在这场爆炸中,载泽、绍英受伤较重,端方、徐世昌、戴鸿慈基本无碍。
    而爆炸的发起者,由于被火车的巡逻兵发现,不得已提前引爆炸弹,导致自己没有撤离,被当场炸死。
    事情发生后,各地总督巡抚纷纷致电朝廷,猜测是革命党人所为。
    “此事必是革命党中人所为,盖恐政府力行新政,实行变法立宪,则彼革命伎俩渐渐暗消,所以行此狂悖之举。”
    这场爆炸打断了五大臣的计划,清政府想下令取消计划,但是在立宪派的坚持下,依然重启。
    不过,这件事有力地震慑住了清朝。
    一时间,整个京城全部戒严,所有清朝大臣人人自危,王公贵族们更是在府邸加强巡逻。
    李奇维知道为何革命党人要实行刺杀。
    因为在他们看来,清朝的所谓立宪,跟西方国家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用来愚弄和欺骗百姓而已。
    革命党人没有说错。
    真实历史上,1911年,清朝组建的新内阁中,一共有13名成员,其中满清皇族就占据了9个名额。
    人们讽刺其为“皇族内阁”。
    爆炸事件一段时间后,李奇维发现周子余的心情消沉至极。
    他还隐约听到对方说过:孟侠兄,一路走好,你是所有革命党人的英雄。
    李奇维久久伫立,默然不语。
    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出现以前,也许都经历了无数的痛苦。
    生孩子,女人是痛苦的;教育经费不够,教师是痛苦的;国家贫弱,有志之士是痛苦的。
    然而,痛苦后就会迎来伟大的新生。
    孩子是希望,教育是希望,国家则是所有一切的希望。
    李奇维自知没有能力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他无法阻挡仁人志士的牺牲。
    甚至那些炸弹还是通过他的途径购买的。
    有些痛苦他必须去亲自感受,才能锻炼出钢铁一般的意志。
    他将永远践行自己选择的那条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