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角孙穴
作者:可乐小新   十四经穴最新章节     
    那是一个微风和煦的春日,我和年轻的太爷爷正走在前往南阳的蜿蜒小路上。路边的野花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芬芳。
    走着走着,我们遇见了一位神色焦虑的路人。他眉头紧锁,步伐沉重,嘴里还不时地唉声叹气。太爷爷主动上前打招呼,询问他是否有什么不适。
    路人一脸痛苦地说道:“我这几日右侧头部疼痛难忍,眼睛也觉得胀胀的,看东西都有些模糊,真是苦不堪言呐。”
    太爷爷让他坐下,仔细地为他诊脉、观察面色和舌苔,一番诊断后说道:“你这是肝胆风火上扰所致。肝主疏泄,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加之风邪外袭,风火上扰头面,故而引发头痛、目胀。”
    太爷爷思索片刻,决定为他针刺角孙穴来缓解症状。太爷爷说道:“这角孙穴,位于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此穴名‘角孙’,‘角’,指耳上角;‘孙’,有分支、细小之意。因其位于耳上角,穴位所在犹如细小分支,故而得名。”
    太爷爷取出银针,准确地刺入角孙穴。在太爷爷轻轻捻转银针的过程中,路人逐渐感觉到头部的疼痛有所减轻,眼睛的胀痛感也慢慢缓解。
    过了一会儿,太爷爷起针,路人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症状已经大为好转。
    他感激地说道:“真没想到,这小小的一针,竟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太爷爷微笑着叮嘱他:“回去之后,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风邪侵袭。若症状再有反复,可自行按摩此穴。”
    告别了路人,我好奇地问太爷爷:“为什么角孙穴能治疗他的病呢?”
    太爷爷耐心地解释道:“角孙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与胆经互为表里。针刺角孙穴,可以疏通少阳经气,清泻肝胆风火,从而达到治疗头痛、目胀的目的。中医的奥秘就在于此,通过辨证论治,找到病因,选取合适的穴位,就能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我听着太爷爷的讲解,心中对中医的博大精深充满了向往。我们继续前行,那温暖的春风仿佛也在传颂着中医的神奇。
    后来听太爷爷给我讲“角”,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广袤画卷中,具有丰富而多元的象征意义。它可以是力量的象征,如牛角的坚韧与锐利,能在战斗中冲破险阻;也可以是威严的代表,如同龙角般彰显着尊贵与不可侵犯。从人体结构的视角来看,“角”暗示着人体的棱棱角角之处,而角孙穴所在的位置,恰如头部的一个关键“角落”,虽不居于正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孙”,这个字承载着传承、延续和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景。在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里,子孙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是希望的火种,是未来的寄托。当“孙”字与“角”字相结合,赋予了角孙穴独特的使命和意义。它仿佛是头部这个“大家族”中的“年轻一代”,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肩负着滋养和维护三焦经在头部气血运行调控的重任。
    从中医经络气血的微妙运行机制来审视角孙穴,它宛如一座精巧的枢纽,调控着三焦经在头部的气血的流向与分布。当气血出现偏颇,如风火上扰导致头痛如裂,角孙穴就如同一位镇定自若的指挥官,迅速调兵遣将,平息风火的肆虐,让气血恢复平和,从而实现“角孙平头痛”的功效。
    对于耳部疾病,如耳鸣如蝉、耳聋失聪,角孙穴恰似一位温柔的呵护者,精心调理耳部气血的运行,滋养耳窍,让声音的通道重新畅通无阻,此乃“角孙复听”之妙。
    在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等三焦火旺引起的眼部病症面前,角孙穴又化身为明亮的灯塔,引导气血滋养双目,驱散火邪,重现清明,即“角孙明目”之能。
    总之,角孙穴的名称不仅是对其位置和功能的简洁描述,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互交融。通过刺激角孙穴,我们能够激发其潜在的能量,调和三焦经在头部的气血流动,治疗三焦经在头面循行部位的疾病,从而让身体重归健康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