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当家难(下)
作者:柯久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最新章节     
    \"部堂可有良策教朕?\"不知过了多久,年轻天子清冷的声音终是于偌大的暖阁内悠悠响起,打破了此间有些压抑的气氛。
    李汝华早年在地方为官的时候,便对地方经济和赋税颇有建树,后因\"政绩斐然\"被召回京师之后,又在户部为官多年,对于朝廷财政的盈亏及地方边镇虚实多有了解。
    面对着此等\"焦头烂额\"的局面,或许会有些许不同的对策。
    迎着案牍后天子殷切的注视,白发苍苍的户部尚书面露难色,沉吟少许之后,终是涩然摇头,并拱手道:\"老臣无能,恳请陛下再开内帑。\"
    作为在户部任职多年的老臣,李汝华深知如今大明的财政情况有多么糟糕,他此前针对于缓解朝廷财政枯竭的诸多对策也因为得不到万历皇帝的重视而功亏一篑。
    现如今,最为能够简单有效解决财政困局的,便是天子的\"私房钱\"。
    \"唔,\"对于眼前老臣的回答,朱由校脸上并没有露出太多意外的神色,只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大明落到如今这般境地,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彻底扭转的,但九边重镇\"欠饷\"却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恶果。
    想到这里,朱由校的眉头便是挤到了一起,身旁的司礼监掌印的眸子中也是涌现些许心疼。
    他虽然不如外朝的那些大臣\"博学\",但也清楚九边重镇的士卒欠饷对中枢意味着什么...
    兴许是知晓觊觎天子的\"私房钱\"并非长久之计,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表情愈发涩然的户部尚书终是拱手犹豫道:\"如今国库空虚,不若重开辽饷?\"
    万历四十六年,女真老酋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并攻城掠地,烧杀劫掠,导致辽东百姓民不聊生。
    为了应付穷凶极恶的建奴,自知边镇连年欠饷的万历皇帝专门下令于全国征收\"辽饷\",三年间共征收税银五百余万两。
    但因为\"辽饷\"对民间百姓造成强烈负担的缘故,泰昌皇帝刚刚继位便是\"拨乱反正\",下令停止征收辽饷。
    \"不可,此乃竭泽而渔之法!\"没有半点犹豫,案牍后的天子便是果断摇头,在户部尚书既欣慰又纠结的眼神中,否决了重开辽饷的提议。
    虽说距离\"小冰河\"正式登台表演尚有几年时间,但大明各府县已是陆续出现了灾情的奏本,尤其是陕西延安府因为连年大旱的缘故,百姓庄稼几乎颗粒无收。
    倘若此时重开辽饷,能否顺利解决辽镇局势尚未可知,但却一定能够加速大明的\"内忧\"。
    \"爱卿的建议,朕会认真考虑,\"见眼前老臣满脸惆怅之色,案牍后的朱由校便是赶忙闻声宽慰。
    \"如今时局艰难,朕也只能劳烦爱卿多操劳些日子..\"
    早在万历年间,户部尚书李汝华便因为身体不适,屡次向万历皇帝递交辞呈,但因为其为人正直,乃是朝中少有不结党,不营私的官员,故而万历皇帝始终未曾批准他的辞呈。
    就这样,户部尚书李汝华便拖着病体,强打精神继续为大明操劳,并在\"萨尔浒之战\"过后,想方设法筹措钱粮,从而为辽东经略熊廷弼稳定局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可这一拖,便是拖到了现在。
    \"陛下言重了...\"李汝华年过七旬,与无数人打过交道,自是敏锐感觉到案牍后的天子没有半点\"虚情假意\",其坚如磐石的内心也不由得为之一软。
    只可惜他岁数真的太大了,兼之精力有限,面对着朝廷日渐枯竭的财政,逐渐有了无计可施的感觉。
    或许,他该退位让贤了。
    想到这里,李汝华心中便是一动,前些时日被天子晋升为太仆寺卿的毕自严便对\"财政\"之道颇有建树,曾于万历年间针对朝廷税收屡次上书,其中诸多观点令自己都是叹为观止。
    倘若自己辞官回乡,比自己年轻二十余岁的毕自严或许便是接管户部的不二人选。
    \"内帑的事情,且容朕再考虑一番。\"内帑终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事关九边重镇,朱由校也不会妄下决断。
    听得此话,自感精力已然有些不济的户部尚书便是赶忙起身,哆哆嗦嗦的朝着案牍后的天子躬身行礼。
    见状,不等朱由校吩咐,身着红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便是眼疾手快的\"蹿到\"李汝华身旁,搀住其摇摇欲坠的身躯。
    \"大伴,你替朕送李部堂出宫。\"朝着司礼监掌印投去了一个赞赏的眼神之后,朱由校关切的声音便是在暖阁内响起。
    \"多谢陛下。\"
    白发苍苍的老臣勉强行礼谢恩之后,便是在身旁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朝着外间走去。
    望着其佝偻的背影,朱由校心中实在是感慨万千。
    如今的大明早已千疮百孔,有人对其不闻不问,漠视其逐渐衰退而无动于衷;更有甚者在背后推波助澜。
    但也有人用尽全身力气,想要对其缝缝补补,试图拯救大明这艘即将沉没的巨轮。
    ...
    ...
    \"陛下,\"不知过了多久,司礼监掌印小心翼翼的呼喝声终是在朱由校的耳畔旁响起。
    闻声,立于窗柩旁的大明天子缓缓将目光自窗外枯黄落叶收回,转而投向身后的心腹大伴,平日里始终挂在嘴角的淡笑也是随之消失不见。
    \"大伴,树欲静而风不止呐..\"迎着王安略显惊忧的眼神,年轻天子轻叹了口气,意味深长的说道。
    咕噜。
    尽管朱由校的话语显得\"含糊其辞\",但作为其心腹大伴的王安却是明白了其言外之意,同时感受到了天子话语中浓浓的不满,眸子中的惊忧之色更甚。
    \"陛下,京师勋贵终究不比旁人,\"环顾四周,确定周遭宫娥内侍皆是其亲自筛选的心腹,断然没有\"走漏风声\"的可能之后,司礼监掌印方才压低了声音,小心翼翼的说道:\"还是要慎重呐!\"
    尽管他也不清楚京中勋贵为何突然充当\"推手\",大肆宣扬天子整饬腾骧四卫,并一次性为其补齐历年所拖欠的军饷。
    但想来无非是为了挑拨天子与寻常士卒之间的矛盾。
    \"朕知道。\"轻轻点头过后,朱由校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随风摇曳的枯黄落叶。
    这世上,总有人不甘\"寂寞\"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