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劳而不功
作者:寒江独钓雪   四合院:我以医术定乾坤最新章节     
    主要忙碌的是蒙恬,他招揽了主动投靠的匈奴与楼烦族人数不菲。
    在过去的十天内,他已经招募了一万九千余名胡人群员,其中可上战场挥戈作战的武力人员超过了五千多人。在其中,匈奴人的数目约为三千人,并且有名声显赫的善弓射手也不乏数十名。
    不用多说,这一切都是得益于扶苏制定出的极其具有饕餮性的诱捕条件:兵丁名册,给予土地。而前者的魅力对游牧民族有着无可替代的力量——在他们的视野中,秦国的兵籍相比当代的护照要珍贵许多。而关于胡人群员的危害性的报告被御史杜辙提交至了扶苏那里时,收到的指示只有“越多越好”四个字的总结,这足以见扶苏的决心与策略之妙。草场的肥瘠,可供养的人口是受限的,增加了一个个胡人,相当于削弱了北境大单于或大可汗麾下的武力。在没有形成民族和国家概念之前的游牧时代,胡族始终奉行着有奶即是娘的原则:金钱才是决定权柄的关键所在。即便是采用严厉法律统治的方式下,胡人群也能够表现出像羔羊一样的顺从 在扶苏的眼中,时机一旦成熟,招募而来的匈奴们就会成为指引秦队横扫草原的战略导航点。汉将军霍去病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军队中有众多匈奴的投军作为引路者。蒙族的儿子据闻在大学四年的生活经历,告诉扶苏牧羊者每年的过冬驻扎营盘地点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大都建立于山峦、草原、河流与森林的交汇地带。这样的稳定特性在扶苏眼里,正是匈奴族的一大破绽所在!利用快速移动的骑兵进行突破袭击,针对集聚于此处度过冬天的游牧人群体,焚烧摧毁他们的营地,将掳获的生擒者和牧畜带回到自己势力范围内——让残酷的外部环境去筛选和消磨潜在逃脱分子。正如历史上唐朝名臣李靖灭之举,一次决战便能定全局之势,为边界带来十多年的太平安宁。然而,面对十多年的前景呢?
    对于这穿越时空的使者来说,有着无穷的手段让匈奴人们能够学会音乐舞蹈——因此,在得到明君的支持之下,忙碌而有序的场景展现在蒙恬眼前。
    封印招募归来的牧羊者并编制入册,在完成长城修建工作后,选择愿意留在当地进行耕作的老百姓,将他们混合组建一支新军队,按照梯队顺序由屯田将领带领前往上郡、北地郡等地方展开行动。
    蒙恬望向帐篷外,营门外戒备严密。军士身穿铠甲,目光坚定不偏斜。从营门至大营之间,排列两行身姿挺拔的士兵,好似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他将毛笔放在笔架上,大声说道:“屯田都尉夏侯婴,还有周勃!”
    头戴贵族冠冕,衣着军人装扮的两人依次回答:“末将在!”
    蒙恬将两卷竹简递出,“两位分别带领千户黔民,于来月十五前往北地郡富平令报到。”
    二人接过竹简,行礼回应:“遵命!”
    “你们都是陛下的优选才士,以特例任命,勿要辜负陛下的信任!”说完这几句话后,他又嘱咐了几项事务,让两人先退下去准备行动。
    “胡骑校尉灌婴,请问此刻可否在?”蒙恬继续点名询问。
    “末将在!”带着头盔,穿着沉重铁甲的灌婴行出,也是一番庄重的回复。
    蒙恬把半个虎符和一份调动兵马文书递给他说:“你率领五千名胡兵,今日便返抵咸阳,然后去处待命,需由陛下直接调配安排。”
    “明白! ”灌婴以行过的礼表示恭敬之后,离开了现场。
    相比夏侯婴和周勃迅速离去的方式,灌婴则在看着迎风飘扬的军旗时沉默片刻,迟迟未有动作。从一个卖丝绸的普通商人到一夜之间被带到长安担任三百石官秩的胡骑校尉,在九原郡跟随着蒙恬行动……那个人可是威名赫赫、功勋卓绝的元帅呀。匈奴使者眼中畏惧的目光仿佛一只小羊遇到猛虎,竟然不敢动弹。交出了数千牲口作为“礼物”匆忙离开,仿佛停留一分一秒都担忧性命危殆。
    果真是个缩头乌龟呀。
    灌婴调整心态让自己不再感到战栗,于是朝大营门外迈步而去。迎接而来的两名身材不高,但每一步都充满力量,腿脚如弹簧般稳固的官员向他致意。
    “校尉!”一位蓄着胡子的骑士率先举拳作揖。
    灌婴以同等礼仪回答,其中是他的副官右都尉骆甲。后者曾是宫廷禁卫中的一员,出身显赫。
    而另一个脸上挂着玩笑般笑容的则是过去帝宫里的御林军之一,也是左都尉季必。
    看到腰间秦半两金币,作为对之前约定的遵守与承诺,灌婴递给了季必。
    他笑道,“确实如此,上将军的眼神足以使人心惊胆寒!”
    当他把金器收进袖中,灌婴微微一笑,“按照秦律的规定,对于犯下这种欺诈行为的人,处罚是二套盔甲。”
    季必瞬间呆住了,双眼不由地渐渐扩大,心中思考道:这恐怕就是陛下所说的钓鱼执法吧?
    骆甲仰天大笑道来,此时整个军门外充满了欢愉与热闹的气氛。
    汤池宫中,听泉殿内。中午时分
    扶苏打开了会稽郡监御史荃送来的秘密奏章 ,内容指出郡守殷通利用自身的权利,隐瞒了一起对吴县发生的凶杀大案。奏疏声称这起案件被故意歪曲描述为了感染瘟疫后的死亡。
    最后,奏章 要求朝廷派员彻底审查灭门疑云,并提出将殷通押送到京城接受法庭判决。
    扶苏微微愣住了,想起了他对殷通的一些印象。这位会稽郡的守将,成为了支持项家的叔叔与侄子的幕后力量。最后,却意外地由项羽借他人首级的机会,在声名中大大加分。
    既然如此,殷通所隐藏下来的这起灭门大案,是否有跟项家人有关呢?
    倘若现在解雇殷通并给予处罚,则是否会使他产生过大的防备,使项梁逃离他目前所在的位置?
    扶苏清楚地记得,项梁可是一个交朋结友遍及四海的一流人物。
    当年在栎阳犯事的那事,项梁被关进了监狱,后来请朋友们帮忙给狱掾司马欣写信求情,结果得以被无罪释放。
    那么栎阳又在哪呢?
    那是陛下身居之下、昔日秦国的国都之地,犯事被擒后还能得以免死,可见项梁的影响力有多大!
    秦代灭掉了其他的五国,却将楚地伤得最为深刻,因此楚地人们依然怀揣着故土之思。
    即使是现在作为楚后裔继承人的扶苏,他也清楚楚国百姓的情感转变并不是一日就能改变的。
    这样,解决殷通问题变得更为微妙而艰难。综合分析史书和荃的奏章 ,可知整个会稽郡从上级到下级已经败落得很彻底了!
    如同换一个殷通便有一个新的奸臣,必须从根本上替换掉会稽郡的各级官员,并取得大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才能根治这个问题。直接使用强权逼迫手段,则只会弄巧成拙。
    要知道,身边还有能够单手提鼎的大佬,也就是项梁的儿子项羽,因此派出来的军队若是少,就会如入不敷出的战场困境,任由项梁等人远走高飞。下级势力则静候时机,动也不动。
    没有地方官员与民众的合作支持,这行动就是劳而不功。
    扶苏认为,只需阻止这场祸患不扩散至其他省份或地区,一切都会掌握在他的手中。在此之前,他已经把会稽周围的东海郡、鄣郡的州督改选,并且赵佗,这位长于防守门户的行家,已经成为新任命的鄣郡州督。秦末时期,赵佗成功封锁南海各地区的边防并自称王侯的往事扶苏还历历在目!
    收起批示后,扶苏对审理殷通案件与搜捕的工作暂时没有提出具体的指示。有时候,宁可有所作为,胜过整个系统性溃败。他轻挥手势,几名已批阅过的奏议由助手搬离,很快又有一座小山似的竹简堆放过来。
    扶苏在心里暗暗赞叹一声,接取了手上的竹简。幸好,现在大部分信息仍记载于竹简之上,人们在撰写时多是紧扣主题,并不冗长繁琐。不像后世人明朝至清朝,印刷技术先进,们的奏章 通常会先写下大量歌功颂德的内容,再以少量的文字总结重点。
    想起清朝里那位常常用奏折自娱自乐、调侃时弊的前官友人,扶苏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心中感慨颇多。
    由于任用了一位左丞相尉缭之女婿负责陈郡的守令职务,近来尉缭的工作效率异常高效,送来的许多奏请材料旁总会有一段注释,都是他的观点。
    此举显着提升了扶苏处理公务的效率。
    临近日暮(即下午三到五点时分),当天所有的批阅工作已经完毕。这么早下班,扶苏还稍微有些适应不足,于是放下了鹅毛笔,伸了一个懒腰。
    这时,韩让通报:\"陛下,赵姬夫人求见。\"扶苏微微点头,在心里暗想,一夫一妻制度的确是为了保护男性吧不久后,身着绿色深衣、头上点缀着黑色木步发钗的赵姬手捧食物盒子前来。
    “陛下,这是我亲自为你炖制的鸽肉汤。”赵姬恭敬地下拜,长裙线条勾勒出丰满而匀称的美臀曲线。
    面对着眼前的场景,扶苏的呼吸不由得加速了,双眼直瞪瞪地凝视道:“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