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嘉遁,贞吉。
值得嘉奖的遁隐,坚守正道吉利。
什么遁隐是值得嘉奖的?坚守正道。
这里的坚守正道,不只是道德、品质上的坚守,更重要的是,守好本份。
比如李渊退休做太上皇了,该干嘛?养花种草,含饴弄孙就好了。工作上的事交给在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去做就行了。
他不操心,不管事,他就愉快。唐太宗就好好地孝顺他,不时还和着李渊的演奏跳上一曲舞。
如果当了太上皇,偏偏不服老,还要管事,会有什么后果?
唐睿宗就是这样做的。于是妹妹太平公主觉得有机可趁,和在任皇帝唐玄宗明争暗斗,闹出了一出政变。
结果呢,唐玄宗赢了,于是太平公主死了,唐睿宗彻底交权了。
唐玄宗也做过几年的太上皇,他也和李渊一样不管事,但他值得嘉奖吗?
不值得。
因为他心里还有挂念,所以他不甘心,不快乐。
什么是守本份?
用孔子的话来说,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论是隐居了、退休了还是仍然在位,不要试图去操心与现实身份不符的事,为什么?
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但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样对吗?
当然对,因为我们提倡的是守望相助。
守望相助,典出《孟子·滕文公上》。本意是指邻近的村寨协同守护了望,遇到外侵则互相援助。后来泛指彼此关照,互相帮助。
这个成语很有意思。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先相互守望,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再相互帮助。
为什么?因为我们要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如果不是小孩子,吃饭不需要人喂,衣服不需要人帮忙穿,睡觉也不需要人帮忙盖被子。我们千万要记住,如果搞错了盖被子的对象,很容易挨揍。
又比如说,我们如果扶老太太和小孩子过马路,这是助人为乐。但如果我们非要去扶健壮男子和漂亮女子过马路,大家想一想,会有什么后果?
所以,助人为乐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别人确实需要帮助。
对于大家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邻居家的瓦上霜,我们望一望就好了嘛,大可不必动手帮忙。
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了,四十五岁的唐顺宗李诵(761年2月—806年2月)继位。这是一位神奇的皇帝,创造了若干个唐朝历史记录。
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太子,唐朝第一长。但他只做了186天皇帝,唐朝第一短。
他留下了完整的《顺宗实录》,唐朝唯一。
他当太子的时候,在泾原之变中表现出了先祖李世民的一丝当年风范。在四十多天的奉天保卫战中,他披甲执剑身先士卒,抵御朱泚叛军的进攻,率军取得了奉天保卫战的胜利,确保了父皇的人身安全。
他不仅看起来善战,而且特别能忍,在太子之位足足蛰伏了二十五年,谨守本份,对朝政几乎一言不发。尤其受郜国公主牵连使太子之位差点被废后,他更加小心谨慎了。
有一次李诵侍宴鱼藻宫,但见水面彩船华美,宫人引舟而歌,唐德宗龙颜大悦,于是问李诵:你有什么感受啊?
李诵想了想,惜字如金地只回了四个字:好乐无荒。
这四个字典出《诗经·蟋蟀》,中心思想是劝人勤勉且及时行乐。所谓“好乐无荒,良士瞿瞿。”云云,意为贤良之士警惕明悟,敏于事务,安心享乐而又不荒废正业。
这个回答,非常应景,很有水平。
担任太子二十五年,李诵坚持做到了三缄其口,只在裴延龄、韦渠牟等人的任免问题上委婉地发表过一次意见。原因无它,这两人恃宠生事,聚敛财富,且拼命排挤诬陷陆贽等贤臣,实在不宜官居宰相。对于儿子难得的劝谏,唐德宗从善如流,最终没有任用两人为相。韩愈于是狂赞他“居储位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
李诵虽然潜隐深藏,但作为当朝太子,他不可能完全不关心朝政。在太子东宫,他也经常与王伾、王叔文等近臣纵论天下大事。
王伾是李诵的书法老师,王叔文则是太子的围棋待诏,两人的主要职责是陪太子休闲娱乐。
但两人对治国安邦的道理也深有体会,总是结合对弈和书法理论来赋比兴,因此深得太子信任。
有一次,他们与其他侍读在东宫畅谈天下事,李诵忽然热血上涌,打算向父皇直言弊政,以图革故鼎新。在一众侍读纷纷拍手称许时,只有王叔文一言不发。
待众人散尽,王叔文提醒李诵,作为太子只需尽忠尽孝,不宜对朝政评头论足,免生祸端。
李诵这才冷静下来,从此对王叔文格外信赖。
渐渐地,以二王为核心,在太子周围组建了一个政治小集团。这是一群血气方刚且拥有共同政治理想的人,其中包括大诗人刘禹锡和柳宗元。当然,还有翰林学士韦执谊。
韦执谊(764年-812年)出身京兆名门,科举高中后官拜右拾遗,作为翰林学士深得唐德宗恩宠,年纪轻轻便成为朝廷新贵。
他怎么突然成了太子的座上宾呢?
因为太子李诵的拉拢,且很可能出于唐德宗的默许,他也需要为后世留下一些肱股之臣。
有一次,李诵敬献佛像作为父皇的生日贺礼。唐德宗表示很满意,于是命韦执谊为佛像写赞语,并命太子赐予韦执谊酬劳。韦执谊得到润笔费后,按礼节到东宫谢礼。李诵便引荐韦执谊与王叔文相交。
唐顺宗李诵显然是有雄心壮志的,他隐忍多年,顺利登基以后,立刻以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为核心班底发动了永贞革新。
历经太子东宫二十五年的冷眼旁观,他们显然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所以永贞革新的改革措施极具针对性,力主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
但是,这次声势浩大的革新能取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