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宫宴
作者:零点一刻半   随昱恒安最新章节     
    城内一应的扫尾工作持续了两日。
    城中百姓死亡惨重,兵将们好生安抚才稳住了民心。
    北鞍人其心险恶至极。
    杀光了女人和孩子就意味着这里的百姓再无法延续生命。
    这是一种灭绝人性的屠杀 ,是他们北鞍人败北之时一贯的做法。
    伤员太多了。
    墨城的李同知和郑蒙连夜在周边城镇调集了百余来名医者前来龟城支援。
    本是阖家欢乐团聚的日子,老百姓一听前方打了胜仗,老百姓欢呼,拍手叫好,对大胜的军队又有了信心,前来投军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京都内睿宣帝稳坐高台。
    御书房中他笑得合不拢嘴,直至阿骨里的求和信呈递到他面前他才渐收起了笑容,脸上不明异味的复杂起来。
    朝臣本该休沐到正月十五的。
    年初八,宫廷设首宴,重臣们皆到场,其乐融融,无人在意边疆战士们是苦是饿。
    “恭贺陛下,陛下万喜,天佑我大胜,兴万世之基业。”
    明丞相带头,重官员跟着好话说尽。
    睿宣帝的这个年过得是相当春风得意,人逢喜事精神爽,就连对待后宫,他也难得的上心了几分。
    皇后和皇贵妃一左一右端坐在睿宣帝两侧。
    睿宣帝有五位公主,却只有一位皇子。
    皇子楚景辰如今十一岁了是方贵妃所出,虽没有显着的才能,中规中矩的,性格也还算稳妥。
    酒宴歌舞过后,睿宣帝将阿骨里的求和信传于各大臣之间。
    当年许家军全军覆没,匡北五城沦丧。
    那时候荣王楚昱恒还在南疆清扫叛党。
    南疆到匡北就算用上最快的马,没日没夜的赶路,大军抵达最快也要半年有余的时间。
    睿宣帝恐再生变故,亲手写了求和信于北鞍的老可汗,并不顾楚昱恒百般反对,趁着楚昱恒不在,将二公主春冉公主当成和亲公主嫁给了年过古稀的老可汗做妾。
    睿宣帝每每想到那屈辱的一刻便会心痛难忍。
    他从此落下了头疼的毛病。
    兵部尚书霍冉嗤之以鼻,
    “求和?哼,没门。
    怎么着,占着我们的密云城不想还么?”
    “求和要有求和的诚意。
    他想用一个瑾王世子换一座城,他瑾王世子配么,北鞍人如意算盘打得可倒响亮。”
    霍冉继续激动的说道,
    “咱们荣王战无不胜,正是势如破竹之势。
    咱们现在手握黑流火,占尽了优势,只待军队好生休整,不日便可再度发兵讨伐密云。
    咱们眼看着就要成功了,他北鞍舔脸拿什么跟我们谈判,丧家之犬不足为惧,咱们但且等待荣王的好消息便是。”
    武将们纷纷附和,身为武将他们屈辱了这么多年,荣王可算狠狠的为他们出了口恶气。
    睿宣帝没想即刻作出定夺,只是想试探一下大家的反应。
    没成想荣王虽多年不在朝中,支持倾佩他的人还是不在少数,
    尤其近期又连夺了两城,更是军功震天,
    百姓之间就更不用说了,
    编了无数的歌谣来赞颂这位战神元帅。
    所有的言论最终都传入了睿宣帝的耳朵里,
    睿宣帝苦笑,
    大胜只知荣王而不知帝王的玩笑话恐怕就要成真了。
    睿宣帝又将楚昱恒所要军需一并传递给了大家看。
    龟城一战长风军损失惨重,需要休养生息,预计三月春日之际方可一举进攻匡北最后一城密云城。
    十几万人三个月的军饷又是一个不小的支出。
    粮食等一应军资更是不知到何处去筹。
    荣王信中哭穷的厉害。
    详细阐述了前方战士吃不饱穿不暖的现状。
    塔台的事关乎边疆防御又是重中之重,
    细细算来要用上百万两银子,
    “南省灾情刚有所缓解,荣王也要给朝廷些时间修生养息才好啊。”户部尚书李充说道。
    自古文官武官立场不同,意见往往相左。
    席上众说纷纭,一时间两方对立起来吵得不可开交,求和和求战双方各执己见,一个个面红耳赤的,吵得睿宣帝头痛不已。
    “太吵啦,你们太吵啦。”老寒王捂着耳朵,孩子脾气一般赌气大喊。
    “等小福打完胜仗回来的,看他怎么收拾你们。
    你们一个个的都不听他的话,你们都不是好东西,咱们所有人都得听他的。”
    “王爷…”
    寒王妃立刻捂住了老寒王的嘴。
    “陛下在此,王爷休要胡言乱语。”
    寒王妃起身向睿宣帝行了一礼。
    老寒王智力残缺世人皆知,他的话不会有人在意,却唯独今日这般场合,睿宣帝听着极为刺耳,
    他这个皇叔对谁都是连打带骂的,唯一对荣王疼爱呵护,就连一个傻子都这般推崇荣王,睿宣帝心里不是滋味,脸色阴郁,草草结束了宴会。
    宴会过后,大家悻悻而归。
    刚出门去,明丞相身边的几个幕僚便迫不及待讥讽道,
    “笔谈胜握槊,墨授逾挥戈。莽夫,莽夫。”
    几个老将军也不甘示弱回怼道,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蛀虫,蛀虫。”
    明丞相被留了下来。
    睿宣帝将谢云之的折子递给了明丞相看。
    “这…”明丞相眉头一紧。
    “这荣王当真是越来越放肆了。”
    谢云之将荣王如何装病赖着不出兵抗旨不尊的事情添油加醋的细说了一番。
    他最是了解睿宣帝的逆鳞,
    折子的最后阐述了自己觉得荣王有意想放过瑾王世子的猜想,
    只是猜想却足以让睿宣帝怀疑的种子生根发芽。
    他在折子当中还细说了一番荣王在军中如何霸道治军,如何严苛体罚不听从命令者。
    一条条都给荣王扣上了目中无人甚至有暴力排除异己的帽子,
    看得睿宣帝是越发的觉得他这个弟弟比北鞍人还难搞,
    驻军在外危险,回到京都放在眼前,才能日日监视,方可心安。
    “陛下,要时刻提防功高盖主啊。”
    “老臣所言虽大逆不道,
    可毕竟祸起萧墙之事在皇家最为常见。
    如今你也看到部分朝臣的态度了,
    匡北大胜利,荣王势必名声大噪。
    荣王眼下尚且居功自傲,人心不足蛇吞象啊,保不齐日后野心大了,结党营私起来,届时再加以干预的话恐怕来不及了。”
    睿宣帝沉着眸子道,
    “以丞相之意当如何?”
    明丞相拱手道,
    “万事不能太圆满,月满则亏,留有残余方存不平。
    匡北五城已归其四。
    剩下一城不慎要紧,并不急于一时。
    此城可用作牵制北鞍人,亦可牵制荣王。
    荣王定会因为此城而遭受诟病,陛下亦可考验荣王的忠诚度和服从性,
    若他乖乖听话尚可兄友弟恭。
    若他抗旨不尊,说明他目中并无陛下,
    赎老臣斗胆僭越,
    就算是一奶同胞的亲弟也留不得,猛虎养于身边总归夜长梦多。”
    明丞相不过是将睿宣帝所思所想一招抖了出来。
    这样的话若是睿宣帝说,那是帝王无情,猜忌功臣,卸磨杀驴。
    可若出自其他朝臣之口,则是悠悠众口之意。
    众臣所思如此,睿宣帝综合考量。
    就算最终荣王不满也不会将矛头指向他睿宣帝。
    他巴不得荣王与朝臣闹个你死我活呢,
    越是没人支持他越好,
    他对这个弟弟还算是有些感情的,
    他不想到后来落得个骨肉相残的恶名,
    睿宣帝已经在计划荣王凯旋以后的事情,
    如何安置这尊大佛当真是有些头疼啊。